残疾人的生活冷暖,总书记时时记挂在心;残疾人的困难需求,总书记常常念念不忘;残疾人的梦想追求,总书记总是殷切寄望。
春风化雨暖人心:“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,需要格外关心、格外关注”
这里收养的孩子大多有先天残疾。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,福利院每4名孩子和一对夫妻组成一个“模拟家庭”。
“希望福利院的孩子和祖国其他孩子一样健康生活、幸福成长。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”,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。
“多为他们‘雪中送炭’。”任福州市委书记时,习近平同志听说一位病退的残疾职工一家生活艰难,特意协调相关单位调剂了一间商业店面租给他,并为他办理了相关补助;
“必须要考虑周全一些。”主政上海期间领导筹办特奥会,从座椅牢不牢、通道方不方便到严守食品安全底线,无不上心,只因这些运动员“都是不一样的孩子”……
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、亲身示范,引领各级党委政府将残疾人的冷暖疾苦牢记在心,及时解决残疾人的“急难愁盼”。
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室里,美容美发课教师王雅妮时而指着黑板上的知识点“讲解”,时而拿起美容工具熟练示范,同学们目不转睛、聚精会神。与其他课堂不同,师生们的交流都是通过手语进行的。
成为一名教师是王雅妮从小的梦想,点亮这一梦想的是大约10年前那次令她难忘终生的温暖会面。
习近平总书记把残疾人作为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,认为“残疾人完全有志向、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”。
在北京人民大会堂,双手扶住全国自强模范、无臂画家胡林的肩膀,鼓励道:“小胡林,继续努力”;
习近平总书记守护追梦人的梦想,指明奋进者的方向,引领广大残疾人在残缺中追求生命的圆满、在逆境中唱响人生的凯歌。
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,政声民意交流共鸣。
当时,我国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特别是社区服务存在不足。实践中,不乏精神障碍患者经过急性期治疗后,因缺少社区康复服务导致反复入院的“旋转门”现象。
此后,《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资源共享与转介管理办法》等国家政策陆续出台,为精神障碍人员撑起一片天空。
从明确无障碍环境建设“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”,要求“高度重视”;到叮嘱医护人员“要树立把伤残人当亲人的思想,为伤残人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”;再到强调“重视残疾人健康”,树立“人人享有康复服务”的目标……
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,残疾人事业更加充分地纳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。
如今,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,“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”的一笔更加浓墨重彩。
<p style="padding: 0px 0px 20px; text-align: justify; font-family: " pingfang="" sc",="" xhw-pzh,="" "lantinghei="" "helvetica="" neue",="" helvetica,="" arial,="" "microsoft="" yahei",="" 微软雅黑,="" stheitisc-light,="" simsun,="" 宋体,="" "wenquanyi="" zen="" hei",="" micro="" sans-serif;="" font-size:="" 18px;"=""> “春天的事业”蓬蓬勃勃,广大残疾人正与健全人一道同沐暖阳、共享春光。